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農業部2011年新錄用人員培訓班個人總結
薛穎昊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漁業工程研究所)
作為一名2011年新入職的人員,我有幸參加了農業部部屬事業單位新錄用人員培訓班。在部領導及農干院領導的精心安排下,我們58名學員度過了緊張和充實的10天。在短短的10天中,圍繞著新錄用人員的崗位需求和能力建設需要,著力促進青年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和能力素質的全面提高,農干院為我們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訓活動。我以極大的熱情和端正的態度參與到其中,認真完成安排的每一項任務,得到了很多的教育和啟發:
一、加快角色轉變,盡快適應崗位。
通過學習人事司張曄處長關于農業部機構編制與職能配置的講座,我清晰地了解了農業部事業單位的職能編制,同時對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有了一定的認識,為明確單位日后的定位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作為一名新入職的青年人,一定要找準工作切入點,切入點選擇的正確與否,決定著適應的程度。要完成角色轉變,適應崗位需求,其實就是尋找自己同單位發展的結合點。了解自己的單位,了解它的歷史,了解它的思想,才能為適應崗位需求奠定基礎。
通過對人事科學院羅雙平書記關于青年干部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的講座學習,我對自我分析、環境分析、崗位選擇、目標抉擇、職業生涯路線選擇和實施計劃的措施六個步驟有了一定的認識。羅書記反復強調“每天一小時”的重要性,就是每天花一小時在和自己工作有契合、自己又擅長的領域來進行深度的學習,逐漸使自己在該領域站穩腳跟,擁有優勢,成為專家。凡事貴在堅持,我們要結合工作單位職能和崗位職責,樹立個人短、中、長期工作和發展目標,合理規劃個人事業發展。
二、吸取知識技巧,提高素質能力。
通過曹普教授的講座,我們了解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90年,提高了思想政治覺悟,明確了時代發展的方向和要求。陳錫文主任主講的關于當前農村形勢和農業政策的講座,讓我們認識到當前我國經濟全面發展,政治改革進程不斷加快,中央連續八年出臺的“一號文件”表明解決好“三農”問題已經刻不容緩,目前耕地數目的減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某些糧食大量依賴進口而導致的市場難以調控等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作為三農工作者的我們責無旁貸。
魏百剛院長提到辦事要講程序、講效率、講細致;講話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度;寫文章要平時積累、多寫多練、反復修改,這三方面基本功是我急需提高的。除了基本功的修煉,一個好的心態是我們成長不可或缺的,高新民教授提到的青年同志成長規律中認為無論順境逆境心態都至關重要。在工作中我們應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從小事做起,不怕吃虧,不怕吃苦,樂觀應對,利用一切機會鍛煉自己。
鐵飯碗的真正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都有飯吃。在事業單位的我們不能抱著混日子的態度工作,必須利用一切時間充實自己。我們要把所學、所知運用到工作實踐當中去,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做到知行統一、學以致用。同時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孜孜不倦地學習、鉆研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
三、增進相互了解,建立深厚友誼。
本次培訓班共有58名學員,來自農業部部屬各個單位,執守著不同的崗位,因此,這次培訓是難得的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在這10天的時間里,大家一起座談討論,互相交流心得體會,非常生動地將培訓班所學與各自的行業和工作職能結合起來,使學到的理論知識更加形象具體到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通過拓展訓練,使我們大家共同體會到工作中集體意識、集體榮譽的重要性,我們團結互助,不計個人得失,一切以團隊為重,戰勝種種困難,同時也戰勝了自己。通過體育鍛煉、開辦聯誼會等活動促進了我們之間的友誼。在這一個短短的時間里,我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從簡單的同事關系變成了一生的朋友。
通過培訓,我豐富了知識、開拓了視野,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充實自己,感覺收獲頗豐、受益非淺。衷心的感謝農業部和農干院的領導為我們精心安排的這次培訓,我認識到要做一名合格的部屬事業單位青年干部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學要做的事情還很多。“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要以這次學習培訓為動力,加強學習,勤奮工作,開拓創新,以飽滿的精神,昂揚的斗志,良好的作風,滿腔熱忱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績,為奉獻三農事業揮灑汗水,貢獻青春。